人民幣匯率創歷史新低 央行出手釋放重要信號
2018-12-05 11:23
受中美貿易摩擦和國際匯市變化等因素影響,近期外匯市場持續震蕩。8月6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下跌191點,,報6.8513,這也創下了2017年5月31日以來的新低。
人民幣貶值給我們生活層面帶來的影響是出國留學、購物成本都上升了,而對投資層面的影響則是股價走低、房地產市場縮水等等。
當然,央行也不會坐視人民幣持續貶值而不顧。自8月6日起,央行將遠期售匯業務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從0調整為20%。
什么叫遠期售匯業務呢?遠期售匯其實就是指銀行對企業提供的一種匯率避險衍生產品。企業通過遠期購匯,能在一定程度上規避未來匯率風險。但由于企業并不立刻購匯,而銀行相應需要在即期市場購入外匯,因此這會影響即期匯率,進而又會影響企業的遠期購匯行為。
遠期售匯業務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從0上調為20%,對匯率會產生哪些影響呢?有機構人士表示,自6月中旬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及兌一籃子貨幣出現“雙貶值”,尤其作為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的“錨”——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大幅下跌5.56%,表明近期這一輪貶值已“超調”。此次央行上調外匯風險準備金率,將增加做空人民幣成本,疊加不排除后期繼續進行逆周期調節的可能,將對人民幣貶值預期起到較強抑制作用。目前,市場對下半年人民幣匯率趨穩預期已基本達成共識。
而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研究員王有鑫則認為,央行調整外匯風險準備金率主要有兩個目的,一是提高企業購匯成本,抑制遠期購匯行為;二是釋放政策維穩信號,表明央行調控的意圖和態度。目前,匯率穩定在貨幣政策目標中的排序略低于經濟穩定發展。從這個角度看,只要沒有跌破潛在的風險底線,央行一般不會輕易出手干預外匯市場。對于未來匯市的走勢,王有鑫認為,考慮到三季度美聯儲繼續加息是大概率事件,因此預計未來人民幣匯率短期還有下行壓力。
此外,王有鑫也表示,此次重啟外匯風險準備金充分說明,雖然監管層對匯率波動容忍度提高,但不會放任匯率大幅貶值不管。央行擁有穩定匯率的豐富經驗和充足工具。如有必要,未來央行會實施再次啟用逆周期調控因子、對境外人民幣存款實施穿透式管理、對QFII和RQFII資金匯出實施總額控制和鎖定期管理等措施,所以市場對人民幣匯率穩定運行應保持信心。
央行新聞發言人此前指出,對遠期售匯征收風險準備金并不屬于資本管制,也并非行政性措施,而是宏觀審慎政策框架的一部分,因為此次政策并未對企業參與外匯遠期、期權、掉期交易設置規模限制,也沒有逐筆審批要求,更沒有禁止企業開展這類交易。未來,為滿足交存外匯風險準備金的要求,銀行將會調整資產負債管理,通過價格傳導抑制企業遠期售匯的順周期行為。因此這次政策調整對于有實際套保需求的企業而言,影響并不大。